新闻动态

首页 > 媒体聚焦
对上海有着深厚感情的他一直被看好第二次获诺贝尔化学奖
日期:2022-10-14   访问:2716    编辑:刘婧怡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报道 

微信图片_20221006150753.jpg

北京时间10月5日晚,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卡罗琳·露丝·贝尔托西、摩顿·梅尔达尔和卡尔·巴里·夏普莱斯,以表彰他们在点击化学和正交化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其中,81岁的夏普莱斯,时隔21年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夏普莱斯对上海有着深厚的感情,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曾经多次当面专访他。据了解,他已买好10月23日飞上海的机票,届时将参加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起初被退稿,后影响力远超赢得第一次诺奖的论文】

“夏普莱斯又获诺奖,是实至名归,我们都期待很多年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微信图片_20221006150836.jpg

夏普莱斯在上海交大的大师讲坛演讲

2018年6月,夏普莱斯获得了被公认为“比诺奖更难获得”的普里斯特利奖,这是美国化学学会的最高荣誉,有人比喻这相当于奥斯卡的终身成就奖。当时就有多位化学家表示,如果有一位值得再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化学家,那就是夏普莱斯。因为他开创的点击化学已在有机合成、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和材料科学领域有着无数的应用。在被问及获奖感受时,夏普莱斯幽默地说,得到这一荣誉至少不会妨碍他拿下一个诺奖。

2001年,夏普莱斯凭借着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方面的贡献,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分享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独得一半奖金。但让人意外的是,在颁奖典礼上,他却大讲特讲跟当时得奖没有半点关系的“点击化学”。

当夏普莱斯提出点击化学时,很多人都不理解。就在他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那一年,他关于点击化学的论文遭到《德国应用化学》三位审稿人一致退稿,但后来发生了戏剧性一幕,杂志总编力排众议发表了这篇论文。“一般而言,合成化学文章单篇被引用超过2000次就算非常经典,而这篇论文是该杂志创刊以来有机化学领域引用最多的文章之一,高达一万多次,甚至远远超过了为他赢得第一次诺奖的那篇不对称环氧化论文。”夏普莱斯的学生、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院长聘教授董佳家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一说到点击化学,夏普莱斯就兴致盎然,有一次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他随手拿起桌上一张纸,撕成几个小片,来比喻不同的化学分子。普通的两个分子结合在一起,可能产物效率不高,1+1可能只等于0.5,如果运用点击化学,则可以1+1接近或等于2。谈兴正浓,他突然站起来,用他的背包带子做起了示范,只听得“嘀嗒”一声,背包就被扣紧了。点击(Click ),正如这一动作的简单。当时,他告诉记者,以他的名字命名了4个化学反应,但他最喜欢的是点击化学反应。在他看来,并不是反应越多越好,而是要简单有效。

微信图片_20221006150842.jpg

夏普莱斯在给记者演示。黄海华 摄

合成化学虽然能合成许多结构,但长期没有解决如何合成功能的问题。夏普莱斯提出的点击化学,正是通过简单直接的小单元砌块的拼接,进而快速实现有机分子的功能。“乐高虽有许多的砌块,却连小孩都能掌握,这正是模块化的魔力,因为不论砌块多么复杂,链接方式只有几种。”董佳家在此前接受采访时,曾经形象地打过一个比方。

夏普莱斯最喜欢一张从外太空看地球的照片,它大部分是蓝色的海洋。这不仅因为他在海边长大,更重要的是,所有生命的化学反应都在水里发生,水也是点击化学的最好溶剂。

【“就算现在有枪指着我,我也绝不会去的”】

夏普莱斯是一个“三句话不离化学”的科学家。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每次专访他,不管聊什么话题,他都可以“绕”到化学上。2016年第一次采访间隙,他也随手拿了张纸,写满了化学结构式。

有时候,他在实验室工作到凌晨两三点,一个人坐在试剂库的地上思考,信手就把一些想法写在试剂瓶上。有一次,他应邀参加一个会议,当地的市长举行招待晚宴。夏普莱斯对前来接他的工作人员说:“我正好想到一个化学问题,必须要把它想清楚。很抱歉,就算现在有枪指着我,我也绝不会去的。”

去过他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办公室的人都很难忘,因为脚根本无处可放,里面堆满了各种书籍资料。但神奇的是,不管需要什么资料,他自己很快就能找到。

“关于化学反应,他有着非常‘可怕’的直觉。”董佳家说,夏普莱斯随时随地都有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有些想法即使专业人士看来也是“荒诞的”,但时间总是一次次证明他是对的。

夏普莱斯从小就特别钟情钓鱼,没有什么比从水里拖上来一个不为人所知的东西,更让他感到兴奋。直到后来,他在化学实验室找到了这种兴奋。即便在29岁那年,他在一次实验室事故中失去了一只眼睛,也丝毫没有影响他对化学的热爱。

“不知黎明何时来临,我打开了所有的门”,这是夏普莱斯最喜欢的诗句。他曾经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我那些行不通的想法总是可以激发出更多的创意,失败一词已经从我的精神词典里删除了。如果说,我比大多数化学家有更多意外的发现,那是因为我会尝试一切可以做的事情。”

【“如果再获诺奖,也是对我和中国同事的肯定”】

“就算有一天,因为点击化学再获诺奖,也是对我和中国同事一起工作的肯定。”2018年,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曾问过夏普莱斯这一问题,当时他如此作答。

夏普莱斯对上海有着不一般的感情。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戴立信院士就邀请他来上海开讲座了。2016年,他在上海有机所建立了独立的实验室,而在这之前他只在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有自己的实验室。他对上海的科研环境表示赞赏,觉得这里是做科研的最佳地点之一,并对上海的未来表示期待。

微信图片_20221006150847.jpg
夏普莱斯与戴立信院士在吃饭间隙讨论化学问题。采访对象提供

平时忙于科研,夏普莱斯几乎没有什么社会活动,但他有一个身份——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共同发起人之一。当时,听说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每年都会在上海举行,他觉得自己有义务促成。

微信图片_20221006150851.jpg
夏普莱斯是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共同发起人之一。孟雨涵 摄

“我第一时间就给夏普莱斯打电话,但没人接。”董佳家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他猜测,导师听了肯定也是一如既往的淡然。对各种头衔颇不“感冒”的夏普莱斯,在很年轻的时候被授予美国科学院院士,甚至不知道这个头衔是干什么的,还以为这是政府指定的一个职位。

夏普莱斯曾经说过:“无论我昨天做过什么,到了今天就已经褪去了。”期待,他能带给我们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