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学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闵行校区、徐汇校区、重庆南路校区分别设立主会场,校领导、师生党员代表、民主党派和团体负责人等在各主会场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党的二十大报告在上海交通大学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凝心聚力,奋进时代征程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上海交通大学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书写出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答卷。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在北京出席了大会开幕会,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让他感慨万千。杨振斌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大气磅礴,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百年党史、七十年新中国史、四十年改革开放史和十八大以来十年的新时代历程向我们昭示了伟大进步和辉煌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这五年的奋斗和发展,让我们倍感骄傲和自豪,让我们能够平视这个世界,也让我们深感其中的艰辛和不易。上海交通大学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责任使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大力营造“学在交大、育人神圣”的浓厚氛围,努力“让每一位选择交大的学子更加优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立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系统推进有组织的科研体制机制探索,胸怀国之大者、聚焦国之重器,全面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共性技术研发能力和服务国家决策能力,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交大人的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林忠钦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回顾总结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对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作了全面部署。作为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交通大学在国家科技创新征程中责无旁贷、使命光荣,面向未来将顺应时代新要求,坚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有效结合起来,全力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现代化治理水平,积极服务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重大需求和科技问题,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贡献高校力量。
党的二十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呼吸科医生查琼芳表示,作为一名来自医疗系统的代表、一名呼吸科医生,她更关注报告中与医疗卫生发展、护佑人民健康相关的内容。报告中提到,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等。“结合医院发展及自身工作实际,我们要继续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原则,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重大慢性病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重视培养有灵魂有温度的医学人才;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仁术济世精神,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生在华夏,何其有幸!祖国强大,国人之幸!百年奋斗谋复兴,勇毅前行兴伟业。我们更需要在新征程上践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谱写属于我们的时代华章!”
知联会常务副会长、无党派人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军表示,近年来高端装备自主研发和重大工程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和令人自豪的成果,助力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建设。期待着党的二十大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谋划发展蓝图,科学与技术相得益彰、可持续协调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在党的领导下,将继续秉承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为国家和先进制造业培养高端人才;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领域瓶颈问题,扎扎实实开展基础研究与先进制造技术攻关,带领科研团队做出新的贡献。
九三学社组织工作先进个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鹏表示,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工作。在保证能源供应的条件下,绿水青山和蓝天白云重返祖国的乡村与城市,能源与环境战略取得显著的效果。“当前,我们面临着双碳目标的迫近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加上世界政局动荡,能源局势变化莫测等因素,增强能源多样化与自主生产能力,继续强化清洁低碳能源的占比,仍将是我国能源领域的工作目标。作为能源材料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我将围绕这个领域深入开展和设计研究工作。”
参与国产大飞机C919适航验证试验的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青年党员教师胡祎乐表示,党的二十大召开振奋人心,将为我国未来的前进道路指明方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非凡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C919项目成果展时强调,让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承载着国家意志、民族梦想、人民期盼,要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更大突破。“我将继续依托学校、学院的平台优势,结合个人的专业特长,积极投身于祖国的大飞机事业,脚踏实地完成好每一项研制任务。在工作中注重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专注飞机结构强度设计与试验技术,精心设计、精益试验、甘于奉献、敢打硬仗,勇攀世界科技创新高峰。”
来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本科生党员邵琦表示,党的二十大召开十分振奋人心,报告中饱含对人民生命健康、乡村振兴发展的关切。自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来,全民的健康水平得到了切实提升。作为一名交大药院学子、一名学生党员,结合专业所学,投身于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本科之后我选择继续攻读药学专业博士,跟随导师俯首潜心于免疫药理研究。同时,我还通过选拔加入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为中西部基础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与同学们一起在知国情、做贡献的同时得到更充分的锻炼,用青春告白祖国,用行动践行爱国誓言。”
奋楫笃行,勇攀科创高峰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牵头自主研发“天鲸号”“新海旭”等大型绞吸疏浚装备,实现我国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自主研发和产业化,到肩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使命的“大零号湾”,在攀登科技创新高峰的征途上,交大人正留下越来越多的足迹。面向未来,交大人将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进一步强化使命驱动和责任担当,向着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征程奋勇前进。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多足机器人研究团队在临港智能制造研究院集体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团队负责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重大装备设计与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长高峰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做的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面向未来提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振奋人心、深受鼓舞。作为高校科研人员,应当立足岗位努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我们深刻感觉到时不我待、分秒必争,要面向国家航天、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需求。当前我们正在临港新片区加紧推动机器人领域研究进展,着力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上实现新的突破,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的李政道学者吴建达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之下,全体中华儿女面对世界历史百年未有之变局下,戮力同心克服了一系列国内外的各种困难,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推向了新的高度,社会主义的建设成果更是惠及全体中华儿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带动了全世界的劳动人民一起往前发展,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成就。这样的发展局面,也为科学研究工作者带来了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优越的研究环境。“我作为李政道研究所的一名学者,当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继续沉心静气推进物理研究前沿,以优秀乃至顶尖的学术成果及培养高水平的学生,回馈时代与人民对当代科学家的殷切期望。”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首席研究员葛彤表示,近年来我国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深海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干成了许多过去想干和不敢想的大事。从2012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7062米,到2020年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10909米,我国深海技术装备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万米深海从此烙上中国印。“作为扎根深海无人调查作业装备技术研究领域的一员,我将发扬中国深海科学家探索与创新精神,继续做好海龙系列无人潜水器装备的传承和发展,在实现覆盖全海深的系列无人潜水器装备研发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深海和深渊调查、深水工程施工与作业、深海采矿等领域对深海无人潜水器装备应用的需求,奋楫笃行,勇攀科创高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李林表示,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攻克了许多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了许多历史性的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党的二十大这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必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生在伟大时代,是人生之幸,身为青年党员、青年科研工作者,我们必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嘱托,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身为交大学子,必将树立远大人生理想,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以“科研报国”为人生追求,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殷嘱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立德树人,培育一流人才
“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上海交通大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创新型领袖人才为目标,形成了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将厚植家国情怀与立德树人紧密结合,以价值引领为主线,构建“五育”融合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格局,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2年度学校教书育人一等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陈捷表示,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誓师大会。作为一名从事生态农业和植物保护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校教师,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深耕教书育人第一线,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中华族伟大复兴培养一流农科高端人才。“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将带领团队发挥农业微生物工程研发优势,脚踏实地,攻坚克难,创新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加强校企科技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在农业科技企业和生产一线转化,大面积示范推广现代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控新技术和应用集成模式,为我国未来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做出新贡献。”
2022年度学校教书育人一等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特聘教授陈险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振奋人心,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出了指导方向,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作为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第一线的教师,将认真学习报告的内容,工作中更加聚焦国家和社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和健康的人格,全方位、多角度、长远地把学生培养成有益于对国家和社会建设的优秀人才。
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特聘教授陈彩莲表示,党的二十大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历史性大会。作为一名来自高校教学科研岗位的一线教师,在这特殊的历史时刻,更加深刻体会到科技强国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竞争格局演变,到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为代表的产业发展潮流脉动,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将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复杂变局和诸多不确定因素,坚持走理论原创和技术攻关紧密结合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提升工业物联网高端关键设备的研发能力,扎实推进国际标准制定,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工厂建设,以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思政教师张红梅二十余年来坚守在思政一线工作。她表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令人振奋,我们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感到自豪。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千秋伟业,人才为本。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思政教育必须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个根本政治任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信仰引领青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青年,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青年,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砺炼青年,努力培养造就堪担时代重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扛责在肩,打造品质民生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集中力量实施脱贫攻坚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海交通大学将持续发挥科技和人才作用,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贡献交大智慧。
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党支部书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洱海湖泊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王欣泽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总结了国家五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绩,也对未来的绿色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在未来的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作为从事云南高原湖泊保护研究的团队一员,我们将持续在洱海开展保护治理的研究工作,围绕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开展工作,为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守护,为高原明珠的保护作出在科学研究上应有的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学生邵崇文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十年,党中央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执政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之路。今天,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聆听报告中我国取得的新发展、新成就,脑海中也浮现出十年来所见所闻的时代变化,作为一名新中国新时代的青年学子,他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生逢盛世,当不负时代重托。“我们会牢记‘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责任,选择了医学就选择了奉献’的誓言,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练好治病救人的本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构筑起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坚实屏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终生!”
智慧能源创新学院是交大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强强联合,共商共建的产教融合平台和办学特区,为国家的“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学院青年党员教师江砚池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党员,不仅要时刻牢记和践行党的初心使命,还需要借助智慧能源创新学院产教融合自身优势,落实总书记关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指示,面向绿色低碳产业重大应用场景,积极推动碳中和技术交叉融合集成创新。响应总书记关于“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关键号召,为我国加快向制造强国转变打好人才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陆铭表示,目前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正在经历经济和人口的空间大变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持续从小城市向大城市、从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的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周围集中,体现了经济现代化和全球化过程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打下扎实的基础。作为学者,将研究扎根中国实践,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不忘初心,坚守文化自信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上海交通大学始终秉承“国强催生名校,名校服务强国”的理念,将文化作为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坚持“文化引领”战略,不断丰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和“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精神品格,不断建设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和载体,积极发挥文化的凝聚、引领、辐射作用,为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动力和思想保证。
上海交通大学文博志愿者、凯原法学院硕士生张晨怡表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再次强调了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为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的一名文博志愿者、百廿交大的讲述者,我已在对外传播校史文化的岗位上服务了四年时光,通过开展校史演讲比赛、演出校史剧等各种方式,我们让更多人了解到了交大厚重的文化积淀;我曾前往敦煌莫高窟担任志愿讲解员,讲述壁画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中国传统艺术,传播敦煌文化;我也曾在云南洱源支教一年,为学生讲述交大校友的奋斗故事。在未来,我会继续担好青春之使命,努力讲好校史故事,传承校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愿交大文化发扬光大,愿交大精神源远流长!”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陈锡喜表示,党的二十大在战略层面上将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在思想政治层面上将明确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使命坚守取决于政治坚定,政治坚定取决于思想清醒,思想清醒取决于理论彻底。党的二十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定位和科学理论体系,作了更系统论述;对习近平在统筹“两个大局”中所彰显的政治家风范和战略家思维,在党章中作了更深刻表述;对习近平所说的我们面临“新的战略阶段”的论断,作了更明确阐述,以使干部群众和大学生在思想上更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政治上更坚定地做到“两个”维护,在实践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自觉地发扬斗争精神。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交响乐团乐手、人文学院本科生周星烁刚刚成为一名入党发展对象,先后参与了交大版《长征组歌》音乐会、“用音乐讲党课”社会实践、军训军乐团演出等活动。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新时代青年们应当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精神基础,自觉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与乐团乐手们共同奏响《义勇军进行曲》时,现场听众都会全场起立共同高唱。在井冈山实践地演奏《歌唱祖国》时,也吸引了游人们驻足欣赏。每一句歌词,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都令人热血沸腾。演奏的时刻,作为乐手的我心中感到无比荣幸与自豪。我将继续坚持用音乐的形式讲述红色经典背后的故事,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谆谆教导。”
开放融合,共创美好未来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上海交通大学高度重视教育对外开放,牢牢把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着重思考应如何进一步将国际化传统优势转化为办学优势,持续探索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新途径。
作为耕耘在国际化办学一线的青年教师,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副教授申岩峰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以浩瀚的天下情怀和博爱的国际视野展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的开放包容和大国担当。他深切地体会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正在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正在打开着新的发展格局,正在引领人类的未来进步。中国将需要更多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领袖人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在风起云涌的国际角逐中迸发中国力量,推动全世界的快速发展。“我也深感自己职业使命之神圣,肩负责任之重大。我一定扎根工作岗位,辛勤奉献,践行开放融合的育人理念,心怀宽广博爱的天下情怀,为党和祖国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领袖人才。”
“华龙一号”堆芯在线监测关键技术攻关小组高级工程师、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副教授龚禾林表示,党的二十大召开振奋人心,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战斗在国家关键技术攻关组一线和为国家培养国际化工程人才的重要岗位上。“中法两国的求学经历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开放融合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激发着我回国投身科研和教育事业热情。党的二十大召开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作为从事国家重大工程基础研究以及教书育人的一员,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大会精神,坚持融合创新中法工程培养体系和科研资源,为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出自己的贡献。”
首届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肯尼亚籍博士生诺亚在上海生活学习多年,中国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他表示 “对中国而言,今天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时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对中国乃至全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我在上海交通大学求学的几年见证了中国发展的巨变。中国政府给人民做了一个承诺,就是要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我亲眼目睹了这个承诺一步一步的兑现。我通过视频和自媒体走进中国乡村和人民生活,展示生机盎然的美丽乡村。中国的乡村发展成果举世瞩目,我也期待中国能与全世界分享脱贫的经验,帮助更多地方摆脱贫困,过上更好的生活。”